12月10日上午
经历四个半小时的采集
来自湖北某高校的00后医学生
为一位素未谋面但亟须帮助的患者
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成为全国第19015例、湖北省第689例、
小郭以实际行动
诠释了一名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很不幸,但又是幸运的。在几十万分之一里遇到了好心和勇敢的您,因为您的无私,让她有了重生的机会和美好的未来。也因为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最温暖的力量……”小郭在采集结束出病房时,收到来自受捐者家属写的一封感谢信。
“捐献成功,内心很有成就感。”小郭说,看到这封感谢信时,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让他人生命得以延续,这是目前为止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很值得。”
“刚入学,我就加入了学校‘hello 小白’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项目,成为一名志愿者。”小郭说,2022年,红十字会来学校做造血干细胞的入库宣传时,进一步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的重要性。没有犹豫,当即留存了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登记成为一名志愿者。作为医学生和志愿者,小郭深知,配型成功几率很低。因此多一个志愿者就能增加匹配成功的概率。
今年9月,小郭突然接到荆门市红十字会电话,对方告知他留存在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如果愿意,可以再一次进行高配,如果所有项目吻合,就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因为还是在校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另外后面还有一系列配合的过程,需要随时向院系老师请假。如何打消顾虑?小郭说,“首先是给父母科普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解释其科学性,在明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后,父母对这种帮助他人的行为很支持。在得到父母的理解后,开始跟院系老师说明情况,他们也十分支持,我的顾虑也就消除了。”
今年10月,小郭在荆门市人民医院完成血样采集,为造血干细胞高配做准备。然而,由于受捐者身体原因,直到11月才收到高配成功的通知,下一步是到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就可以进入造血干细胞的捐献程序了。“在这期间,一直担心是不是匹配不成功。”小郭说,在收到通知后,心里悬着的石头才落下去了。12月5日,小郭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办理入院手续,10日开始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现在的捐献过程和以前不太一样,是从外周血里面把血液抽出来,经过血液分离机,再把造血干细胞进行过滤,然后把剩下的血再输回来。就这样进行二十个循环左右。”谈及整个过程,小郭说整体比较舒适,虽然会有轻微不良反应,但都是可控的,过程很平稳。
小郭说:“我是一名医学生,我时刻都没有忘记刚入学时全校新生一起宣誓的《中国医学生誓言》。在我被医学院录取的那一刻,我的生命便与‘救死扶伤’这四个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小郭告诉记者,“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很多人是因为不了解和畏惧才拒绝捐献造血干细胞。”站在一个准医务人员的立场上,小郭真诚地呼吁大家能对捐髓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期待更多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团队,挽救更多的患者。
转发扩散
我们一起为小郭同学点赞
来源:长江云、荆门市红十字会、钟祥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在线钟祥观点和立场,因发表不实信息而造成后果的,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请各位网友们理性发言!未经在线钟祥授权,禁止转载!
展开